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研科研 > 正文

独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系统化研究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5-05-26 浏览次数:
课题名称 执行年限 负责人 项目类别
独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系统化研究  2010.7-2014.7 许长安   省级教研项目
       
 项目简介:      
  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全球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走向信息时代。培养适应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电子信息类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电子、电气、信息类高等教育的使命。目前我国教育系统培养的人才主要分三类:第一,从国家利益出发,从事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研究的科学型人才;第二,对大部分企业,从事开发满足国家需求的产品的工程型人才;第三,为企事业单位、国家基本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三者之间的关系成金字塔结构,科学型人才的培养一般是重点院校、重点研究所等部门要完成的任务,目前独立学院主要是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任务。应用性人才在就业和实际工作中占大部分,是社会的主流需求。电子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点:工科型和应用型,不管其属于那一类人才,对动手能力的要求应是最高的,所以电子专业的专业实践课部分非常重要,对独立学院该专业而言尤其重要。
  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可知,对包括电子专业在内的很多应用性专业的毕业生并不满意,电子专业尤其突出。当毕业生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偏差具有普遍性时,就有理由怀疑高校专业课程体系在育人功能上出现了系统性偏差。系统造成的偏差只有管理者才能够消除,造成系统偏差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外因,作为内因的高校主要是课程体系的设置或执行出了问题。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可知,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类课程(基础理论,数学类及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和通信原理等专业课程), 继续深造与直接就业的毕业生相比, 继续深造的学生普遍认为重要程度要高(对进入更高层次学习更重要); 而对专业理论稍低的应用类课程(家电维修、C++程序设计、EDA技术等),直接就业毕业生认为更重要; 但像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导论这类课程,  两类毕业生在认识上没有差异。 结论说明,一般高校在课程体系中,既要考虑继续深造的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度需求,也要认识到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对面向社会需要的应用性知识的需要,在打好基础的同时,保证大多数直接就业的毕业生能学以致用,能胜任最基本的工作需求。为了保证作为主流的后者的需要,重点应该放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加强专业实践课的教学。目前有些高校,主观上由于认识的不足,客观上由于实验室、教师、经费等的不足,恰恰是专业实践课得不到重视,培养应用性人才成为了一句空话。
  根据目前独立学院的特点,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提出一办学宗旨:“宁愿理论知识少一些,也要动手能力强一点”,该宗旨的特点就是要强调应用型这一主题,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这一原则,以坚持立足市场需求来确立我院电子信息系电子信息工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来构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一般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创新性设计等环节。我系在教学计划中明确了基础实验模块、课程设计模块、工程实践模块、毕业设计模块等四个前后衔接、循序渐近、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覆盖了大学四年全过程。其中基础实验模块、工程实践模块、毕业设计模块和一般的兄弟院校一样,基本有固定、成型的模式,而综合课程设计模块灵活性很大,其贯穿大学四年,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联系的比较关键的一环,对学生加深理论课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模块目前各高校还自成体系,有的处于无序状态,特别是我省的独立学院基本上还是空白,对其进行系统化研究很有必要。
  我系在2008年就开始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综合课程设计进行研究,首先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考虑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让其相互错开,保证每学期都有一到两门纯理论课程和一到两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每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开设之后,都要集中进行为期1--2周的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我们的研究旨在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四学年每学期的专业实践课进行系统化设置。其中大致包括1)统一规划:如每学期几门课程,每门课程需要多长时间,采用什么教学方式等;2)统一执行:如需要几位教师,什么实验内容,需要那些实验室、实验设备等;3)统一评估:课程设计的相关表格的制定,课程设计的成绩如何评定,设计的效果怎样,需不需要改进等。通过以上研究以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一固定的模式。
  现在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电子信息系已经陆续开设了多门专业实践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电路》、《微机原理》、《单片机技术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等,方式是每门课程在结束后集中一周时间在实验室进行课程设计,包括其它一些工作,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一个星期学到了很多以前(正常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没有学到的知识,一致建议要增加课程设计的时间和课程,甚至有部分同学正是由于课程设计而对该课程、该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评价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决定对该专业的课程设计进行系统化研究,衷心希望得到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相信通过我们将来不断的努力探索,一定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到时我们还会将该模式成功的地方应用到我系其它一些专业中,对其它专业的课程设计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